第三十九章 老母鸡-《大国舰船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年头没啥个人隐私可言,于是医生便无奈的摇了摇头把女工的情况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结合在柳成志哪里得来的信息,温大伟大致勾勒出女工一家人的情况,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过得不太好。

    女工家两口子跟温大伟和柳成志不一样,并非厂二代,而是土生土长的桂州土著,靠着漓东厂支援当地建设的招工指标进入的漓东厂。

    再加上自身的文化水平不太高,是以起点很低,只能勉强做个学徒工不说,甚至连关系都不在漓东厂。

    要知道漓东厂的编制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金贵的很,连温大伟这样的厂二代都捞不到几个,怎么可能拿出来给外人?

    但漓东厂扎根在桂州,就有帮着桂州发展的责任,除了跟地方合办建厂外,也负责帮助桂州本地培养技术骨干。

    女工两口子就是这样进的漓东厂。

    按照正常逻辑,两人熬到年头,就会回到桂州其他厂,然后在那里一直熬到退休。

    但女工的丈夫似乎不并甘心就这么默默无闻一辈子,于是挖空心思从买来一大堆的专业书籍,希望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,从而能在看重技术的机加工车间里获得一席之地,进而改善现如今家只能勉强温饱的窘境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买书是需要钱的,尽管这时候的书只有2、3块的定价,贵的也不过7、8块钱,但此时的学徒工加上各种津贴一个月也就18块5毛,两人加在一起也只有37块钱。

    啥都不干,两人光是吃饭,都要省吃俭用,否则都不够,更何况还要分出一大笔钱去买书,偏生这个时候女工怀孕了不说,还有先兆流产的现象,不但需要静养,更需要补充营养。

    然而工资都贴补书本儿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两口子哪有余钱去补充营养?

    所以接诊医生说到这里,也是一个劲儿的直摇头,脸色是要多无奈有多无奈。

    没办法,类似女工两口子的情况在漓东厂并不是个例,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,漓东厂的干部职工尽管嘴上不说什么,但心里对这类外来户很是瞧不上眼,尤其是急着上岗的那些厂子弟。

    本来空出的岗位就少,还得匀出一部分给桂州其他厂的人搞帮扶,如果能留下来也行,问题是绝大部分过几年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,一个也留不下来还挤占资源,所以就不应该让这帮人来。

    而过来接受技术指导的桂州人同样心里有气,他们打心底里是想留在漓东厂的,甚至为此干最累的活儿,吃最多的苦,只为了一个稳定的正式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