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对,百姓们自发的去,朝廷也省事儿,皆大欢喜。” “陛下,臣以为范尚书的提议合理,大明境内自耕农和佃户平均月入一两到一两二钱,按一两二钱算,十两银子差不多是八个月的工钱。 而农村一套带猪圈、厕所、半分小院的一家五口的土木坯房也不过二三两银子,哪怕弄点砖石最多不会超过五两。 迁移按日均三十里算,快则三个月、慢则四个月的时间,按这么算男丁的补偿盖个房子还剩余五两,五两足够他们置办所需的家伙事儿了,而妇女和孩童的十两就能直接存起来了。” PS:有记载的是崇祯十三年有个叫傅尚志的人卖房,位置在正阳门大街,一座小型四合院,两间朝南,两间朝北,一间厢房,卖价只有三十三两,北京的一座四合院才这么点银子,农村那就更便宜了。 “相比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干农活,日行三十里的赶路就不算什么了,而且赶路我们虽然不能让他们吃太饱,但肯定比他们自家吃的要好。” “哈哈,搞不好迁移路上还可能长胖了!” “诸位,这只是我们的想法,可毕竟这是背井离乡数千里,百姓们怎么想都不好说!” “给安家费不足以打动他们,那给地呢?人均五亩,男丁和妇女都一样,甚至……孩童也都给五亩,而且半价!” “黄大人,您这小气了吧,学学太祖时期,直接免费用!” “如果这还不够,那就前三年不用交税,第四年到第五年半税,第六年开始再交全税!若是荒地,交税就再推迟三年。” “你们、你们……感情不是你们管着国库,可劲的霍霍?” “毕尚书,您这不对了,您让人家背井离乡数千里,多给点好处怎么了,都是大明的子民,别小气!” “就是,现在给点好处,未来几年给交出数十、上百倍的回报,现在就当投资了。” “不仅短期内不收税,而且还要提供种子、耕牛、农具等等,除了耕牛外,种子和农具免费送!” …… “不当家不知柴米贵!” “富日子好过,穷家难当!” “这才富裕几天呀!” 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呀!” 群臣议论着,户部尚书毕自严却是神神叨叨的,满脸的愁苦之色。 第(2/3)页